凉山新闻联播 | 回望2022——迎难而上取得近年来经济发展最好成绩
市妇联组建爱心爸妈代理爸爸志愿服务队1.3万余人,点对点关心关爱1.9万名留守儿童。
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扩大养老托育供给。深化殡葬领域改革,加大服务设施规划建设。
(八)抓改革防风险,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六)狠抓绿色发展,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持续抓好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持续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力争2024年入选2个省级重点县,确保昭通中心城市、绥江县创建成全国文明城市,昭通市和县市创建成国家卫生城市(县城)。服务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召开全市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大会,积极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2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10亿元。
(八)聚焦社会稳定,坚决守好安全发展底线。全市43.99万脱贫户和三类对象与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双绑利益联结机制、覆盖率达98.4%。记者15日从昭通市2024年乡村医生技能提升培训班(第一期)开班仪式上获悉,全市4000余名乡村医生将于3月至12月分期参加线下技能培训。
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人次连续五年占全市医疗机构门急诊总人次的60%以上。此次培训是为贯彻落实三年行动计划人才队伍提升行动的具体实践,让全市4000余名乡村医生的业务水平和技能得到快速提升,为基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发挥卫生健康在产、城、人融合发展中的保障服务和支撑促进作用。开班仪式上,培训老师提出要求。近年来,昭通基层医护人员讲政治、顾大局,实干担当、积极作为,在落实卫生健康重点任务、推动基层卫生综合改革、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新进展。
据介绍,今年,昭通市将举办乡村医生技能提升培训班13期,第一期于3月15日开班,第十三期于12月结束。希望大家珍惜机会、好好学习,精研业务、苦练本领,立足实际、迎难而上,倍加努力、追赶跨越,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提升人民群众在基层就医的获得感,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健康需求,在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全面开启昭通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展现‘卫健担当、贡献‘卫健力量。
昭通日报记者:唐龙泉飞。2023年12月,昭通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昭通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在示范园建设中,马树镇积极探索以农民为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动员农民广泛参与村庄管理,引导农民盘活闲置资源,灵活多样地参与业态经营,保障好农民的财产权和经营权,以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经营收益最大程度地留村补农,让农民共享发展红利。青瓦白墙民居前,蝴蝶在金黄的菜花间翩翩起舞。
马树镇坚持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重点,以草莓等产业巩固发展和新业态培育为关键,以群众增收为目的,全力推进马树湿地农旅融合项目建设。来示范园玩的游客很多,我们酒店地理位置也比较好,交通方便,拍黑颈鹤和旅游的游客基本在我家食宿。马树湿地里的高原精灵黑颈鹤,更是吸引了众多省内外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近日,笔者走进马树湿地乡村振兴农旅融合示范园,移步皆美景,入目即画卷。镶嵌着石猪槽、石磨、犁等农具的农耕文化墙和道路两旁崭新的太阳能路灯,见证着马树镇的发展与变迁。
通讯员:徐 苇 谭昌国 罗朝俊黄开瑜 文/图。通过近一年的努力,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黑颈鹤增加到了225只,新的业态正在形成。
马树社区团山居民小组居民董学平原本就在房屋旁建有鱼塘养鱼和小龙虾,建设示范园时政府帮助改善了硬件设施。按照夏季草莓园、团山自然村、马树湿地和马树河三点一线总体布局,通过巩固发展草莓园、改造提升团山自然村、严格保护大海子湿地和马树河,着力打造生态保护的新标杆、农旅融合的新业态。
马树湿地乡村振兴农旅融合示范园开园以来,前来观光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带动了马树餐饮、住宿、草莓采摘和农特产品的营业额节节攀升,促进群众增收100余万元。县委常委、马树镇党委书记曹善有如是说。示范园开园运营为湿地商务酒店带来了发展商机。示范园项目分三年三期实施,第一期已完成了园区主干道路硬化、污水处理设施、黑颈鹤主题休闲科普广场和应急避难场所、湿地万花筒、特色烧烤区、野地迷宫、科普长廊、垂钓基地、稻田鱼乐园、家庭农场、一类菜园、向日葵园、绳索乐园、摸鱼河等项目建设,并于2023年10月1日开园运营。政府免费给我修了亭子、铺了路,进来垂钓的游客比之前多了,收入也比之前增加了很多。近年来,巧家县马树镇认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依托马树湿地国家3A级旅游景区,规划建设马树湿地乡村振兴农旅融合示范园,推动农旅深度融合,打造了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
在产业发展中,该镇按照农旅融合、种养循环的发展思路,全力打造夏季草莓、马铃薯、肉牛、生猪四个万产业基地和冷凉蔬菜、水果干果、食用菌、花卉四个千产业基地。我们将按照乡村‘五个振兴要求,推动农旅融合发展,打造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
培训内容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西医临床和中医临床理论知识及基层医疗适宜技术。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人次连续五年占全市医疗机构门急诊总人次的60%以上。
据介绍,今年,昭通市将举办乡村医生技能提升培训班13期,第一期于3月15日开班,第十三期于12月结束。希望大家珍惜机会、好好学习,精研业务、苦练本领,立足实际、迎难而上,倍加努力、追赶跨越,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提升人民群众在基层就医的获得感,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健康需求,在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全面开启昭通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展现‘卫健担当、贡献‘卫健力量。
老年人、孕产妇、儿童等群体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不论是公共卫生防控,还是临床救治,乡村医生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昭通基层医护人员讲政治、顾大局,实干担当、积极作为,在落实卫生健康重点任务、推动基层卫生综合改革、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新进展。此次培训是为贯彻落实三年行动计划人才队伍提升行动的具体实践,让全市4000余名乡村医生的业务水平和技能得到快速提升,为基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发挥卫生健康在产、城、人融合发展中的保障服务和支撑促进作用。开班仪式上,培训老师提出要求。
昭通日报记者:唐龙泉飞。2023年12月,昭通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昭通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记者15日从昭通市2024年乡村医生技能提升培训班(第一期)开班仪式上获悉,全市4000余名乡村医生将于3月至12月分期参加线下技能培训。90%的居民15分钟内可以到达最近医疗点
连日来,昭通市昭阳红10万亩矮砧密植现代苹果产业基地一派繁忙景象,200余名务工群众忙着修枝、刻芽、装枝,紧张有序开展春季果园病虫害防治,为今年苹果丰收打好基础。昭通是全国脱贫人口最多的地级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首要责任,推进乡村振兴是首要抓手,促进脱贫人口增收是头等大事。
随着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深入实施,昭通市以监测清单、增收清单、减支清单、帮扶清单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清单化抓落实,千方百计促进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大年初六,镇雄县开行今年首趟高铁务工专列畅通群众返岗路,彝良县组织3200余名外出务工群众点对点、一站式返岗。春季果园管护很关键,我们抓住早春果树休眠的有利时节,抓好修枝整形、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确保花芽顺利分化、坐果率稳步提升。昭通市人社局副局长臧尔方介绍。
脱贫户和三类对象人均纯收入15465元、增长16.8%,增速列全省第1位。新春伊始,昭通市开年第一会聚焦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以185.07万脱贫人口和23.09万三类对象为重点,不断强化监测帮扶、产业支撑、就业支撑,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全力促进农村居民和脱贫群众持续增收。
去年,该基地通过土地流转、资金入股、托管代管、就业务工等方式与农户建立起利益联结,带动2.24万户8.98万人增收,户均年增收4800元以上。待3月底果树大面积开花后,还要给果园架设防雹网,确保果园增产、群众增收。
围绕5个千亿元级产业延链补链,力争推动5万人回乡创业和技能型就业,创造15万个以上就业岗位,带动10万人在家门口就业。围绕让广大劳动力早就业、就好业、稳就业的目标,昭通市紧盯外出务工群众返乡前、返乡后、春节后三个关键时段,建立了返乡动态、外出就业、帮扶需求三张清单,坚持有组织、有技能、有品牌、有服务四有输出模式,开展送岗位、送政策、送技能、送温暖、送出行五送服务,全力促进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就业增收。
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欢迎您提出来!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